各学院: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的重要回信精神,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文件,进一步深化我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加快培养创新创意创业人才。推动人才培养规范式深刻变革,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现将举办 “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据主办方要求,我校定于2022年4月中旬至6月上旬举办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一、参赛对象
项目负责人及成员均须为普通高等学校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不含在职教育),或毕业5年以内的全日制学生(即2017年之后的毕业生,不含在职教育)。
二、参赛作品类别
申报类别分为以下三类:
A类:创新创业高教主赛道
组别:创意组、创业组、成长组
1.新工科类项目: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虚拟现实、智能制造、网络空间安全、机器人工程、工业自动化、新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工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2.新医科类项目:现代医疗技术、智能医疗设备、新药研发、健康康养、食药保健、智能医学、生物技术、生物材料等领域,符合新医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3.新农科类项目:现代种业、智慧农业、智能农机装备、农业大数据、食品营养、休闲农业、森林康养、生态修复、农业碳汇等领域,符合新农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4.新文科类项目:文化教育、数字经济、金融科技、财经、法务、融媒体、翻译、旅游休闲、动漫、文创设计与开发、电子商务、物流、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工作、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领域,符合新文科建设理念和要求的项目。
参赛项目团队应认真了解和把握“四新”发展要求,结合以上分类及项目实际,合理选择参赛项目类别。参赛项目不只限于“互联网+”项目,鼓励各类创新创业项目参赛,根据“四新”建设内涵和产业发展方向选择相应类型。
B类:“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
类别:现代农林牧渔、电子商务、旅游休闲、乡村发展治理有效等或交叉融合领域,侧重主题“青春领航乡村振兴,红色筑梦创业人生”。
组别:公益组、创意组、创业组
1.公益组
(1)参赛项目不以营利为目标,积极弘扬公益精神,在公益服务领域具有较好的创意、产品或服务模式的创业计划和实践。
(2)参赛申报主体为独立的公益项目或社会组织,注册或未注册成立公益机构(或社会组织)的项目均可参赛。
2.创意组
(1)参赛项目基于专业和学科背景或相关资源,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推动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尚未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
3.创业组
(1)参赛项目以商业手段解决农业农村和城乡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和社区治理,实现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共同发展,推动共同富裕。
(2)参赛项目在大赛通知下发之日前已完成工商等各类登记注册,学生须为法定代表人。项目的股权结构中,企业法定代表人的股权不得少于10%,参赛成员股权合计不得少于1/3。
C类:毕业生校友赛道
类别:创新类、商业类(可参考创新创业主赛道或青年红色筑梦赛道)
组别:初创组(公司成立三年内)、成长组(公司成立三年及以上)
三、参赛作品申报要求
1.参赛项目能够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下一代通讯技术、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服务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发挥互联网在促进产业升级以及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中的作用,促进制造业、农业、能源、环保等产业转型升级;发挥互联网在社会服务中的作用,创新网络化服务模式,促进互联网与教育、医疗、交通、金融、消费生活等深度融合(各赛道参赛项目类型详见附件)。
2.参赛项目须真实、健康、合法,无任何不良信息,项目立意应弘扬正能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赛项目不得侵犯他人知识产权;所涉及的发明创造、专利技术、资源等必须拥有清晰合法的知识产权或物权;抄袭盗用他人成果、提供虚假材料等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一经发现即刻丧失参赛相关权利并自负一切法律责任。
3.参赛项目涉及他人知识产权的,报名时须提交完整的具有法律效力的所有人书面授权许可书等;已在主管部门完成登记注册的创业项目,报名时须提交营业执照、登记证书、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相关证件的扫描件、单位概况、法定代表人情况、股权结构等。参赛项目可提供当前真实财务数据、已获投资情况、带动就业情况等相关证明材料。
4.参赛项目不得含有任何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内容。须尊重中国文化,符合公序良俗。
5.参赛项目根据各赛道相应的要求,只能选择一个符合要求的赛道报名参赛。
四、赛程安排
本届大赛分校内竞赛(预赛和决赛),以及参加全省及全国竞赛两个阶段进行。
(一)校内竞赛
报名及初赛阶段(2022年4月-2022年5月)
本次大赛采取团队自主报名形式,参加院赛。二级学院结合实际组织院级选拔,培育项目参加遴选,将本学院参赛项目按照推荐顺序填写《武昌理工学院“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推荐表》(依照上报项目比例进行推荐,推荐顺序将作为学校评选的一项重要参考标准),并以学院为单位于2022年5月16日前将附件二提交到创新创业中心202,学校将组织各相关领域专家对初赛项目进行预审,确定参加决赛展示和答辩的项目名单。
复赛阶段(2022年6月上旬)
学校决赛将采取书面评审和现场答辩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将邀请校外专家按照省赛评审标准,进行现场评审,进行排序,并从中选拔优秀作品推荐参加省赛。省赛组委会组织专家进行网络评审,遴选出优秀团队入围省赛现场决赛。
(二)全省及全国竞赛(2022年7月至10月)
各团队深化项目调研和试验,完善作品内容、项目论证、专利申请及论文发表等相关工作,进行全省及全国创新创业决赛前集训,组队参加全省及全国决赛,具体时间以省赛及国赛时间为准。
五、组织单位
共青团武昌理工学院委员会、武昌理工学院创新创业中心、武昌理工学院校学生会创业实践部、二级学院创业实践部及武昌理工学院创客俱乐部。
六、大赛报名
参赛报名(2022年4月15日—5月16日)。参赛团队通过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cy.ncss.cn)或微信公众号(名称为“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或“中国互联网十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任一方式进行报名。在服务网“资料下载”板块可下载学生操作手册指导报名参赛,微信公众号可进行赛事咨询。评审规则将于近期公布,请登录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查看具体内容。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各有关学校负责审核参赛对象资格。报名系统开放时间为2022年4月15日,报名截止时间为5月16日,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七、申报材料
于全国大学生创业服务网(网址:cy.ncss.cn)上传相应材料,各学院负责人提交附件二(项目评审推荐排序表)至创新创业中心。
八、评审及奖励方法
所有参赛团队都必须完成材料申报、成功通过院级推荐和完成网络申报。评审过程中综合考虑作品的科学性、先进性、现实意义等方面因素。
根据《创新创业学分认定管理办法》要求获得创业学分学分。校级初赛设一、二、三等奖。校赛证书将于校赛结束后颁发。根据参赛和获奖情况设置优秀组织奖和成果显著奖。获得湖北省复赛、全国总决赛奖项的师生将获得相应的获奖证书和成果积分。
九、咨询与联系方式
为方便大家准备材料和后续提交材料规范,请有意向进行项目申报的团队加入到武昌理工学院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申报群:808071825,后续会在此群就项目申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沟通解决。
联系人:创新创业中心黄飞宇
联系电话:81652911 联系QQ:565796705
联系人:朱奕蒙
联系QQ:1405406064
学工处创新创业中心
2022 年 4 月18日
附件:
附件1教育部关于举办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通知
附件2武昌理工学院院级项目评审推荐排序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