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学工动态 > 正文
武昌理工学院学子赴鄂西开展非遗与国学普及状况调研

校对: 责编: 终审: 时间:2015-08-02 阅读:

武昌理工学院学子赴鄂西开展非遗与国学普及状况调研
发布时间:2015-07-13 阅读次数:

共青团湖北省委学校部部长的徐本禹在恩施接见实践团队成员

中南在线消息(通讯员 陈耕苗 报道)7月6日,武昌理工学院天明国学志愿服务队正式开始了在鄂西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他们将就鄂西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国学普及状况为主题进行专项调研。四名社会实践队员首站来到了湖北西部的恩施,并将以恩施为起点逐渐向宜昌、十堰展开。正在恩施挂职锻炼的2004年感动中国年度人物、现任共青团湖北省委学校部部长的徐本禹在恩施接见了实践团队,并对实践给出了指导意见。

该实践团队是由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组建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该校汉语言文学1201班学生、湖北省高校国学联盟主席高卫担任队长。一直将弘扬国学视为己任的高卫每个假期都会通过各种方式开展国学弘扬相关工作。在今年暑假之前,他就计划开展国学普及相关的社会实践,经过周密的安排,并根据实际情况,高卫选定了实践队队员,最终形成了由四名在校大学生组成了社会实践队伍。

“我们一共有四名队员,每名队员都身怀绝技,并且都有细致分工,像队伍中的罗均,别看个头小小,但却是校园里的武林高手,多次获得省市武术比赛大奖。”为了组建高效的实践队伍,高卫前期做了大量工作。

“‘字取于《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顾名思义,天永远都是明了的、毫无遮掩的,大自然的周流六虚都是明了的、顺理成章的,并且是正义道、美好的。我们伟大的中华文化就是在这样自然而然的变化中发展而来,自然也是美好的、向善的,取名天明希望我们的国学事业像天一样散发出最自然、最恰当的光辉,也祝愿我们的国学像天一样永葆光辉形象。”谈起本次实践队的队名,高卫说这都是有出处的,实践队最终选定了这个名字。

自小都对国学充满热爱的高卫非常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喜欢国学,同时他认为国学是没有时空和地域界限的,因此今年暑假他特意选取鄂西作为他们的实践地点。“打破了国学教育的时空界限,让无论是封闭还是开阔、偏远还是就近、落后还是发达地区都享受文化的洗礼,能够大大增强各民族、地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识并引起足够的重视,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起到莫大促进作用。”

高卫介绍,对民族非物质文化的发掘和整理能够引起更多社会认识对于非物质文化的关注,进而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这对于鄂西地区各民族乃至全国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唤醒民族精神。作为当代大学生,深入偏远地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展现了当代青年人的责任与使命,这种民族意识和担当精神有助于增强广大青年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也能够有力激发广大青年的民族情感和忧患意识。“我们来恩施的前两天,恩施唐崖土司城遗址也申遗成功,这给我们的实践也带来了更大的鼓舞。”

据了解,天明国学志愿服务队将在鄂西多地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形式就国学和非遗两个主题进行为期一个月的调研活动,最终会形成集视频(音频)、图片和文字的调研报告。武昌理工学院文法与外语学院党总支汪庆书记表示将极力支持此次调研活动,他认为这是一个极富有深度并且十分有意义的一次社会调研,同时激励实践队员再苦再累也坚持做下去。(完)


[返回顶部] [关闭窗口]
武昌理工学院学生工作部(处)

CopyRight © 版权所有:武昌理工学院学生工作部(处) 鄂ICP备11008201号-1 

鄂公网安备 42011502000109号